哈少林代表:保护三亚伊斯兰古墓群等历史遗迹
来源:海南视窗
时间:2014-02-17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中国清真网综合报道】 三亚代表团哈少林代表在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加大力度保护和建设好伊斯兰古墓群等历史文化遗迹,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牢历史文化基础。
哈少林代表说,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文明中珍贵的海洋文化历史记忆,而海南岛曾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的必经之地,岛内所存海上丝绸之路的各项历史见证之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亚的伊斯兰古墓群。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历史文物一直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哈少林代表说,习近平主席2013年10月3日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郑重提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给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发掘和培育海洋文化,扩大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哈少林代表说,今年,蒋定之省长在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海南省将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深化与东盟的交流合作。哈少林认为,大力保护和建设好三亚伊斯兰古墓群等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遗迹,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工作发掘并夯实历史文化基础的重要举措,是落实习主席指示精神和省政府工作目标的便利可靠而有效手段,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哈少林认为,三亚伊斯兰古墓群蕴含着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他说,三亚伊斯兰古墓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利证据。其中藤桥镇墓群共发现墓葬45座,通过考证,已确认是唐末时期穆斯林商人的墓葬群,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海南自唐代至元代时期先后出现的伊斯兰古墓群中较早的古墓葬。这一遗迹的发现,跟我国的史籍记载遗迹古代波斯、阿拉伯人称雄海道的年代完全吻合。
他说,三亚发现的这些穆斯林古墓不仅数量多,而且十分集中,墓碑雕刻精良,是历史上定居三亚的穆斯林公共墓地。这项证据证明三亚曾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之一,是当时外地穆斯林循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后的主要聚居区之一,也间接证明三亚伊斯兰居民是因海上丝绸之路而定居三亚的。
他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百年来,三亚回族穆斯林一直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穆斯林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有着亲戚关系的例证很多。马来西亚原总理巴达维的先辈就是从三亚迁移出去的穆斯林,巴达维先生曾多次来三亚寻根问祖。藤桥古墓群也成为三亚穆斯林及从三亚迁出海外的穆斯林寻根问祖和考察调研的重要基地,至今已接待过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学者和友人的考察,成为三亚乃至海南对南海周边诸国民间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哈少林代表建议,加大力度保护和建设好伊斯兰古墓群等历史文化遗迹,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牢历史文化基础。他说,在保护好伊斯兰古墓群等历史文化遗迹的基础上,尝试建设一处海上丝绸之路三亚站博物馆。并进一步以该古墓群为核心,建设一处综合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展示中心或景区,将该历史文化遗迹从单纯的、被动的保护转变为有综合效益的保护和利用,深度发掘中国与东南亚诸国之间源远流长的民间交流、商业互动的和平友谊历史,为中国处理好21世纪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