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水回回系列散文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学术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亲水回回系列散文

来源: 时间:2014-03-2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寺上寺”断想
  走进小安村清真寺院中,一株树冠茂盛但树干短粗的古柏,像一位特立独行汉子,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阿訇告诉我,这树所以这样,是它的下半身全都埋在地下了;和它同时埋入地下的,还有一座建筑年代久远的清真寺。
  哦,现在的这座寺,原来是一座寺上寺?
  是的。像这样的清真寺,在沿黄河两岸的回族村子里,并非个别现象,譬如济南黄河北岸的北泺口清真寺、桑梓店附近的老寨子、小寨子清真寺,还有……它们都是史上黄河决堤时,流沙将原来的清真寺埋于地下,在原来的地基上重新建起来的。
  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水淹土埋,竟动摇不了这些生性倔犟的回族人呢?他们不是以长于迁徙著称吗,怎么不再选择一个更安全、更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呢?
  我默默地思忖着其中的奥秘——最能说服自己的还是回回民族对水的那份亲近。在一部博大精深的《古兰经》以及几位圣人的圣训里,不止一次地把天园表述为“下临诸河”的所在,那里“光辉闪耀,幽香四溢,殿阁崔巍,流水潺湲,果木丛生,仙女昳丽,衣着华贵,终古长青,愉悦欢欣,宅邸堂皇”;而作为天堂对立面的“火狱”,则通常被表述为炎热、沙漠、干旱、残酷等等。至于糟糕到什么程度,圣训里说的是“火的热度是狱火的七十分之一。”而且“火狱燃烧千年后变红,又燃烧千年后变白,再燃烧千年后变黑。”一个多么可怕的表述!
  我想,这些经典圣训里的描述,对于有着虔诚信仰的穆斯林,不能不产生某种启迪和教化。因此,他们不仅期盼着后世进天堂的吉庆,更注重在现实生活中把握好今世,按照自己对理想生活的理解,身体力行着现世的一切,并努力把生存的方式向着后世天堂的模式贴近,至少是按照自己对后世的理解去努力美化生活。
  抱着这样的心气,人们当然不愿意离开黄河。——这是多么富庶而又慷慨的一条大河呀。不光回回人亲近它,凡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都把她唤作母亲,视作亲娘呢。生活在黄河岸边,就是偎依在慈母的身旁,就能吮吸她那甘甜的乳汁。即使它决堤了,被黄水覆盖过的土地,只要撒上一把种子,不用施肥浇水,也能确保连续三年的丰产丰收。这样的所在,能随随便便地离开吗——当然不可能。于是,每次黄河决堤之后,逃荒回来的人们,便又一次回到母亲的身边。并且,为了神圣的信仰,也为了给这条母亲河做最真诚的祈祷,他们又在被冲毁的清真寺旧址上,重新建起了寄托自己神圣信仰和理想的所在。造物主也就真的襄助了他们,只要你到那些有着寺上寺的回族村寨里的走一走看一看,你就会从他们洋溢着笑容的脸上读出一种接收到造物回赐的幸福感。
  当我用一个穆民之子的虔诚解读寺上寺的原因时,内心充满着对造物的敬畏与敬仰,感谢冥冥之中的造物恩赐给中华民族这么一条大河,感谢伟大的母亲和润泽了我们这么伟大的一个民族。
 
荷香村里说通水
  暖风习习,荷香阵阵。癸巳年的斋月,正好赶在荷花飘香季节。今年又是近五十年来堪称丰水的一个年份,手机短信里传来的消息告诉我,截至七月底,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已经达到七十五亿立方米之多,而包括微山湖在内的南四湖,蓄水总量已经达到十八点六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了近五亿立方米。
  水丰则荷盛。这让我想到了地处枣庄市西部、濒临南四湖、总面积达60多平方公里、其中仅红荷湿地就有12万亩之多的滕州红荷湿地。八年以前,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工程的亲历者,我曾经跻身于为这个湿地建设服务的行列,虽说湿地建成后受到社会各界啧啧称赞的消息不断传来,却一直未能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那碧水白帆、红荷绿柳的钟灵毓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下发了对大运河两岸穆斯林文化开展调研活动的通知,并且协会的领导亲临山东台儿庄、济宁、临清、德州等地,开展了一些具有示范意义的社会调查。这就不能不让我这个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的负责人感受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而且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大运河对于散杂居于山东境内的回回民族的依存价值。于是,我想到了滕州的红荷湿地。我知道,回回人对水的敬畏是至清至纯的一份情感,他们把濒水而居看作是循着造物主的指点,创造幸福美满生活的一种理性选择。借着河流的润泽,不仅可以更多地获得创造财富的机会,诸如驾驶利人航行的船舶、浇灌耕种的农田、与各种动物共存,而且还可以更多地获得造物从云中降下的甘霖,让许多濒临灭亡的生命在大地上复生。
  记得十五年前,我曾经去过那片土地,在那里,我曾经到一个叫做东古村的村子。那是一个氤氲着浓厚的伊斯兰文化的村子。在那里,热情的老阿訇让我翻阅了一部珍藏了三百多年的古兰经,向我讲述了许许多多当地回族乡亲们依傍着微山湖行船为主、稼穑参半的历史和生存方式。如今,岁月的脚步在行进中加快了频率,清真寺门前的那些大树也该年轮有加了吧。那个村子还好吗?造物主的恩典给这里带了一些什么新的福分呢?在圣洁的莱麦丹月里,居住在这里的朵斯提们是如何在主命和圣行的结合点上,提升自己信仰的品级和人格的纯洁呢?东古村再次成了我寄托和释怀这份情感的首选。
  嚯,东古村果然有了新的巨大变化。当巍峨的清真寺映入眼帘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它变高了,比十几年以前更雄伟,更漂亮,不仅大殿的台基比过去升高了一米,宽阔了许多,而且南北讲堂也修缮得相当讲究。这座清真寺延续了原寺的建筑风格,整体上不仅彰显了内地回回民族的传统,也与当地政府在村东不远处开发的一座仿宋古城形成了呼应。头戴礼拜帽和各色盖头男女乡老们,聚在清真寺大殿前的广场上,等待着聚礼时辰上殿礼拜。一看就知道,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执行的越来越好了。
  听说我们也来参加这个主麻日的聚礼,人们全都围拢过来,他们说,信仰自由越来越有保障了。起始于新世纪初叶的伊斯兰教讲经解经活动,让原来主要在教职人员范围内进行的诵读《古兰经》,变成了以讲“新卧尔兹”为主要形式的教义普及,许多过去只会几句经堂语、色俩目、清真言、作证词的普通教民,开始注重从对《古兰经》教义、教法的理解上丰富自己对信仰的感知。不仅东古清真寺的阿訇在全省新卧尔兹演讲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村里的一位名叫郭永霞的女乡老在今年全省新卧尔兹演讲中,也取得了三等奖的好名次。每念及于此,乡亲们总爱把寄托信仰的愿望与南四湖那浩瀚无边的清流联系起来,说,南水北调截污导流的实施,让水变清了,天更蓝了,古老的大运河焕发了青春,讲经解经活动对教义的普及,也让人们心里比过去亮堂多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微山湖以北废弃的老运河河道,已于前年恢复通水,实现了南四湖与东平湖的连接,今年年底,黄河以北的聊城、德州段古运河也将全线通水。人们站在湖堤上,望那一碧万顷的湖水浩浩荡荡地注入古运河的怀抱,就有一种返老还童的心气在胸腔子来回撞击。大运河,咱没有白亲它!
  是的,大运河通水给人们带来的,除了精神上的净化和提升,更有环境上的优化和经济上的实惠。当那片堪称浩瀚的湖泊映入眼帘的时候,你不能不发出由衷的感赞:白杨擎伞盖,绿柳逐游丝,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一碧万顷的莲叶相间的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你不得不联想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眼下东古村的姑娘媳妇们不正是这幅壮丽画卷中的画中人吗?旅游业给这块风水宝地带来的巨大变化,正在催生着许多新兴产业的兴旺发达:当导游的、水产养殖的、搞餐饮的、搞水上运输的、做滨湖文化的、淡水植物研究的,就连养牛养羊也登了大雅之堂。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外国人到南四湖湿地旅游回去,说起濒湖而居的东古村,很自然地联想到这里的清真肉食加工。当我们在一家清真肉食加工的车间里见到年轻的带刀阿訇班长的时候,竟是来自于我的故乡的一位年轻人。他告诉我,阿訇班一共有七位阿訇带刀,全部来自德州市下属的庆云、陵县、临邑三个县,厂里设有礼拜堂,他们准时礼拜、念经,功课之余,把屠宰加工的环节做得滴水不漏。由于产品质量有保证,销路一直很好。今年屠宰的牛羊肉,大都销往河南双汇的清真熟食加工厂。
古老的大运河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断水停航之后,终于又要全线贯通了。滕州红荷湿地以其仙境般的妩媚向人们展示了那个清流淙淙、樯橹如林、杨柳夹岸、荷香四溢、鱼跃鸟翔的美好前景,那将是一个没有污水横流、没有乱砍乱伐、没有乱拆乱建、没有垃圾堆放、没有流行疾病,只有懂得爱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人们,循着“道法自然”的规律,科学发展,健康发展。而在其中,居住在大河两岸的回回们,必定会加倍地珍视和爱护这来之不易的通水通航。因为在他们神圣的信仰里,比任何人都更加珍视水的流通与润泽。尽管他们对伊本.马哲圣人传述的真主对天堂的描绘并没有亲眼见识,但他们懂得,现世的作为就是通向后世的川资,一个只有从一点一滴做起爱护大自然并从细微处做起的人,才能获得后世的说情,才能领略到处在天堂最高品级的菲尔道斯那诸河源泉的恩典,进而远离后世火狱的惩罚。
 
桥口那片月
  公元一千九百七十年代,我结束了军旅和大学生涯到德州工作的时候,运河还未完全断水,河道尚未停航,时有零零星星吃水不很深的船只艰难地在航行着。绝大部分船只都已停靠码头,曾经的“樯橹如林”已不再是繁忙的动态景象,而代之以静态中的死水一潭了。航运工人的生产生活立即成了当时一个备受人们关心的社会热点。因了工作关系,我不得不跟随着当时的领导来到运河码头,倾听航运工人们对时局的分析和观察,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让我惊讶不已的是,在这个拥有着三千多名职工的企业里,竟有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回族人,而且他们的工会主席冯良才就是一名回族干部。这在回族人散杂居的鲁北平原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为什么航运系统的回族职工占着如此之多的比重呢?
  唉,穷回回,都是些祖祖辈辈依傍着运河谋生的主儿,从南京到北京,运河两岸哪里没有靠玩船吃饭的回族人?远处的不说,就咱附近的天津、沧州、泊镇、吴桥、临清、济宁、台儿庄,只要有码头的地方,就有下苦力的回回人。冯良才向我介绍这个情况的时候说,旧社会,在运河里玩船的回族人,一部分是以船为家、长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的私营船主,这些人宿无定所、食不定时,船就是家,家就是船,走到哪里那里就是安身立命的所在,生儿育女过日子全在船上,说得损一点,连个籍贯都不好确定;另一类就是依靠运河做买卖的行商坐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家底殷实,有的甚至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沿运河的北京、天津、临清、济宁、扬州等地设有商号,比较富裕,也很有影响;第三类就是在运河的航道里的船工们了。船工们的情况比较复杂。真正能上得船的船工,一般说又有四个角色,用业内的话,叫做“头、舵、伙、号”,用眼下时髦的话说,就是在船头撑篙领航的、在船尾摇橹掌舵的、为在船上的员工忙饭的、上水船行走遇到困难需要拉纤,负责下船临时雇用纤工并领喊船工号子的。纤工最苦,他们都是些长年累月在运河码头上受大累、揽活干的苦力,不在编,没人管没人问,揽上活就有饭吃,揽不着活就饿肚子的主儿。这些人当中回族人多呀,沿运河的所有码头几乎都能看到。新中国成立了,运河的航运事业再也不是一家一户跑单帮了。国家成立了航运局,这些船工、纤工们全都被招募到航运局工作,当时人们那个高兴啊,都说是共产党给他们带来了福分,尤其是那些回族船工,逢人就感赞真主,知感真主慈悯,回赐他们一个如此幸福的社会,一个如此伟大的政党。回族人也真懂得感恩,自从成立了航运局,全都拼命地工作。冯良才说,当时我就在航运局装卸队扛大个儿呀,几百人的一个集体,回族被编为三个班,我就是第十班的班长。还被评为全省的劳动模范哩。
  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面临着停水停航,眼看就要失业。怎么办?多亏上级想得周全,把这部分职工全部收编为山东省交通厅,在全省实行统一调配,许多人都去了济宁、台儿庄的船上。但是回族职工不行,他们世世代代都在德州居住,并在运河两岸形成了桥口、北营、南营、米市、小锅市五个聚居点,并且都有了自己的礼拜寺,拖家带口的他们,到哪里去呀?还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成全了这些陷入困境的回族船工,随着企业改制、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全都获得了新的就业门路,也有的靠自己的手艺和传统经营项目混成了颇有影响的富翁。
  听说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很快就要全面通水,届时,干涸了三十多年德州段大运河,又要碧波荡漾、流水潺潺了。听到这样的消息,运河两岸的老回回们高兴极了。运河通水,对于他们不仅意味着好日子又要更上一层楼,更意味着亲近清流会给他们心灵的深处带来某种唯心自知的甜蜜与幸福,那是步入天园的洗礼,那是融入造物的一种自我净化。大自然像是知道人们的渴望与期盼,这不,通水的闸门还未开启,天上的降雨就有了明显的增长。已经八十多岁的冯良才老人,如今是德州南营清真寺的寺管会主任,和他谈起大运河德州段即将全面通水的话题,老人说,运河两岸的老回回们都知道了,整整一个夏天,每天晚上都有人在运河岸边乘凉喝茶。进入斋月的头一天,饮茶一水间的人们,借着一汪清流,看那倒映在水中的新月,全都念诵着吉祥的杜哇宜,乞求着造物的恩典与润泽。
     (作者系山东省伊斯兰教协会会长)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