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添异彩 艺苑溢菲芳
来源:
时间:2014-03-2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天桥区的民族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富裕起来的少数民族群众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自发地通过多种形式,丰富文化生活。为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天桥区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全区少数民族文化建设。
1、老寨村威风锣鼓队
2008年,老寨村投资8万元购置了音响设备、演出服装等物品,恢复成立了村民锣鼓队、秧歌队。每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到周边汉族村和友好单位进行演出。2011年开始,区文化局定期派出专业教师,结合村民的表演水平和特点,指导民族村(居)的文艺演出队伍排练节目,提升水平,得到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同时,村两委加大投入,帮助支持威风锣鼓队购置服装、道具,加强队伍软硬件建设。
2、小寨巾帼文艺演出队
2009年,小寨村投入3万元,成立了小寨巾帼文艺演出队,现有队员30余人,全部由村内少数民族妇女组成。演出队在各级妇联的指导下,经常组织参加各类文艺表演活动,受到广泛赞誉,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小寨村篮球队
小寨村篮球队组建于2012年,成员以热爱篮球运动的青壮年为主,现有球员11名。2013年代表桑梓店镇政府夺得“天桥区第一届农民运动会”篮球比赛第一名。
4、堤口庄社区文联
2011年9月27日,山东省首家社区文联——天桥区堤口路街道堤口庄社区文联在堤口路街道办事处揭牌成立。堤口庄社区文联是第一支由街道办事处领导,社区党支部、居委会指导的,由社区文体人才和文体爱好者组成的基层群众文化体育团体,也是我省首家社区文联。堤口庄社区文联下设书画、音乐舞蹈曲艺、武术摔跤、民族体育和民间收藏等五个协会,覆盖了整个社区所有的文艺体育资源。
5、堤口社区文史陈列馆
为更好地宣传展示堤口庄社区的历史文化特色,2012年8月,堤口庄社区投资50余万元,建成堤口庄文史陈列馆。堤口庄文史陈列馆是一座博物馆性质的陈列馆,建筑面积60余平方米,坐落于堤口庄清真寺院内。陈列馆内的展览内容由“明清、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4个时期的文化、经济、民俗风情、宗教等板块组成,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影像、仿制品、沙盘等方式,客观地展示了600年来堤口庄在经济、文化、生活、宗教上的沧桑巨变和成就。
6、堤口庄社区“四蟹灯”表演
天桥区堤口庄社区的灯彩道具舞“四蟹灯”已有数百年历史,它是天桥区一支历史悠久,极具中华民族精神的创作型民间文化艺术,已被济南市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蟹灯”即渔老摸鱼、渔老打虾、嘎蝲戏青皮、降小嘎蝲的四蟹表演,表演动作各式各异,风格独特,从一进腊月,当地群众就结伴进行演练,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四蟹灯”表演一度失传,2007年,经过堤口庄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销声匿迹了40多年的“四蟹灯”表演队又“复活”了。自2007年开始,堤口庄社区先后出资20万元,购置设备、道具,组织社区居民参加演出,截至到2013年春节,总计演出场次达80余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2013年,山东省民委下拨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保护传承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四蟹灯”。
7、中国历代钱币展
堤口庄社区的回族老人崔长魁是这次展品的收藏者,他历经20余年,共收藏自夏商春秋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钱币共一万余枚,无不反映出我国丰富多彩的钱币文化和数千年来的社会经济兴衰、政治变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见证。
8、天桥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
2012年9月4日,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心连心”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启动仪式在天桥区文体中心广场隆重举行。活动持续一个月的时间,内容包括“心连心”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堤口庄社区文史陈列馆开馆,“庆‘国庆’、喜迎党的‘十八大’”少数民族书画展,天桥区堤口庄回民小学民族团结主题教育展示,桑梓店镇回民小学剪纸艺术进校园签约仪式及现场展示5项内容。活动涵盖文艺汇演、书画、剪纸、民俗展示等多种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天桥区少数民族群众多元的文化生活,为天桥区各族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
9、济南堤口然栋武术队
济南堤口然栋武术队是堤口庄社区居民崔然栋于2009年10月创办的,成立4年来,共招收培养回汉学员20余名,主要教授少林拳、查拳和各种器械。在教练严格要求下,队员刻苦练武,武术水平进步较快,先后参加省市级多项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责任编辑/崔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