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场村—八坊十三巷的回族风情(组图)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穆斯林生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木场村—八坊十三巷的回族风情(组图)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兰州) 时间:2014-04-16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甘肃临夏市城郊镇的木场村因为有八坊十三巷而出名,唐朝时,大食(今沙特阿拉伯)、波斯等国商人及宗教人士来往河州(临夏古称)一带经商、传教,逐步修建了多座清真寺及其教坊,形成了一个“围寺而居、围坊而商”的穆斯林聚居区,故得名“八坊”,含有“教坊”和“番坊”之意。盛世大唐,这里宗教兴盛、商业繁荣的场景亦可以想见。

      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回族聚居区,由大寺坊、祁寺坊、西寺坊、北寺坊、铁家寺坊、前河沿寺坊、老王寺坊、新王寺坊等八坊;大旮巷、小南巷、坝口巷、北巷、沙尕楞巷、专员巷、大南巷、仁义巷、细巷、拥政路、铁家寺巷、王寺街等十三巷组成。所以八坊的古建筑是回族前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文化特色较为浓郁,各式清真寺融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阿拉伯特色于一体,庄严肃穆,秀丽壮观。现存穆斯林居住的院落、清真寺等建筑气势宏伟,有裙楼、阁楼、砖雕、木刻等特色工艺。



  “刮碗子荼”是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喝荼方式。刮碗子荼用的荼具,俗称“三件套”,

由荼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荼碗盛荼,碗盖保香,碗托防烫


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四合院


古典民居重点保护院落


60年前的老房子,窗户是全木头结构


五年级的双胞胎姐妹马蜻蜓(左)和马蓉蓉(右)头戴传统民族头饰


老房子墙上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标语依稀可见


200年前的老房子毗邻现代高楼大厦,里面住着82岁的五保户老人


77岁老党员马以奴家典型的炕桌、盖碗茶以及墙上的穆斯林装饰画


刚刚做完礼拜的木场村男士们从清真寺大殿走出



      八坊十三巷的街巷结构最早形成于清初,许多建筑年代久远,具有临夏传统建筑的典型特征,街区内有大量典型的老胡同和四合院。

      说起这些古老民居,就一定得说大旮巷80号。这处民居始建于1930年,俗称“大公馆”,是地方军阀马安良之子“三少军”马廷勷私邸。“大公馆”占地3.5亩,建筑面积513平方米,坐北朝南修有三间堂屋,堂屋两侧有阁楼,院内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厢房三间,南侧修有过厅,还建有偏院、车马院。整个院落气势宏伟,有砖雕、木刻,雕工细腻,飞椽画栋,门庭高深,可谓八坊民俗民居中的典范。置身其中,犹如一幅在人们眼中徐徐展开的画卷,细细欣赏,方能领略其中清雅韵致。

                                                                        (编辑 海金哲)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