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苏”携手, 共建新丝路经济带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疆苏”携手, 共建新丝路经济带

来源:新华日报 时间:2014-07-03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新疆,神秘、诱人。对吃货,有太多美食;对旅行达人,有太多美景。而对于援疆的江苏干部来说,这里有太多空间,不仅可以发挥勤劳和智慧,还可以享受别样的兄弟情深。

  2013年底,江苏第八批390名援疆干部全部到位。6月21日-27日,本报记者随省委记者团从梅雨季的江南飞到天山脚下,沿着新丝绸之路,从北疆到南疆,实地探访援疆一线。

  新丝路上的展会“最好天天有”

  新丝绸之路串起了江苏和新疆。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霍尔果斯是核心区,在新疆乃至全国的对外开放中有着特殊地位,是江苏对口支援的重点地区。

  6月22日,记者到访霍尔果斯时,正好赶上伊犁州首届旅游商品展览会暨2014年霍尔果斯轻纺产品展销会的最后一天。“展会为什么就只有三天?最好天天有。”菊帕尔民族工业品董事长王浩银说,产品卖得特别好,每天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比平常销售好很多。

  这是今年当地的第一场展销会。“第一天就有1万多人进出,1万人是什么概念?这里常住人口只有2000人,加流动人口一共才1.5万人。”省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李连玉说,作为边境口岸,最好的产业是商贸和物流,这样才能增加人气,经济才能发展得更快。据了解,在10月份之前,这里每个月都会有不同主题的展会。

  几年来,在江苏援疆干部的努力下,霍尔果斯的道路、老城区改造、电力、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我省产业援疆重点项目苏新中心、苏新工业坊和集宿区已经建成使用。

  “楼起来了,外面的企业也看到了希望。苏新工业坊一期2.6万平方米的厂房,已被山东一家棉纺织企业全部承租,1亿元注册资金已经到位。”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吴文祥说,今年将引进4家投资超亿元的服务类企业,同时计划引入20家股权类企业,已经有2家开业。在前几批援疆干部打下的基础上,如今对霍尔果斯的定位是伊犁州最精致的小城,环境提升工程、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将于8月初启动。

  江苏兄弟来了,企业未来会很好

  在对口支援新疆的过程中,产业援疆一直是重点。

  在乌恰见到塔依尔·库尔班时,他正在院子里指挥工人翻晒驼绒。在得知我们是江苏来的记者团时,他特别高兴。“江苏常州我太熟悉了,每年在常州至少待三个月,看技术、看市场、看流行趋势。7月1日会有一大帮武进的朋友来,帮我搬厂房,还要安装新生产线。”他说,新厂子会好很多,最新的技术、一流的机器,将织出更好的驼绒产品,市场也将更广阔。

  说起江苏兄弟,塔依尔·库尔班很有感触。“为了提高技术,我跑了全国很多地方,最后找到了常州豪峰机械公司,老板曹峰不仅是工程师,还是大学老师。”塔依尔·库尔班说,曹老板开始有点犹豫,当他终于答应来乌恰看看后,看到学校、医院都有“常州援建”四个字,后来见到了常州的援疆干部,听了他们的介绍,当场拍板决定合作。采访中,捧着驼绒毯子的塔依尔·库尔班一脸的高兴。这份高兴来自于他的江苏兄弟们即将带来的全新生产技术、商业理念和市场。

  产业援疆,关键在于选择哪些合适的产业。我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王斌说,除了要求项目环保外,根据克州的地理位置以及口岸优势,产业园区定位为现代产业集聚载体,重点吸引光伏、交通物流运输业、纺织、电子、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

  目前,阿图什昆山工业园产业园内,一期已入驻9家企业,二期两栋标准厂房已签约。在伊犁州,每个县的开发园区至少与江苏一个开发园区对接,共享招商信息,交流互派干部,加强产业合作。目前,伊犁6个园区与江苏8个开发园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有100多位江苏企业家前来参观,已签约项目20个,正在洽谈项目66个。

  旅游产业也成为援疆的一个重点。6月21日,借助于伊犁州薰衣草节,江苏-伊犁旅游业对接仪式同时举行,江苏15家旅游局、15家景区、16家旅行社、8家机关单位与伊犁州相关单位结成对子。当天,“解忧公主”薰衣草庄园卖票1.4万张。对口支援伊犁州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冯新南说,要让更多的内地人来新疆旅游,才能汇聚人气,聚集商气。

  一份稳定工作,一家人安心了

  改善民生,是援疆的重点所在,在我省对口支援的伊犁州和克州排定的所有项目中,民生项目占比超过70%,就业被摆在了突出位置。

  朱马古丽在阿合奇县母热思刺绣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了两个多月,第一个月是新手,拿了800元,第二个月熟练多了,赚了1360元。“家里八口人的衣服不再像以前买起来那么紧张了,柴米油盐也不紧张了。”她说,以前主要靠卖羊,年收入三四千元,卖不出去就发愁生活费。

  在伊犁州霍城县,援疆工作组建设了30个就业工厂,主要从事民族刺绣、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等各类投资少、见效快、环保低耗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为了鼓励企业吸纳当地人就业,今年各个援疆工作组都出台了就业奖励政策。阿图什昆山产业园内的天易消防器材公司正在试运营阶段,现有35位工人,其中当地少数民族17位,汉族18位。“工人上岗前,由政府培训,培训期间的3000元基本工资由政府承担,入职后收入普遍在3000—6000元之间。”公司总经理赵杭亮说,园区有就业奖励政策,企业每雇佣一位当地百姓,就可以拿到每年3000元的补贴。

  伊宁县仁信葡萄种植基地在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引进了内陆地区畅销的葡萄品种,并请来了专家,把农民培训成了职业技术农民。回族妇女马秀红家里种着三亩地,年收入2000元。从去年开始,她把这三亩地流转给种植基地,不仅每亩地可得流转费900元,她在这个基地做工也有收入。基地老板张建江在愉群翁村流转了土地1000亩,带动了100户农民就业。而他请专家的培训费用,由我省援疆资金提供,每年150万元。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