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顶23人签名的回族礼拜帽见证了军民齐心卸载“救命粮”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新闻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一顶23人签名的回族礼拜帽见证了军民齐心卸载“救命粮”

来源:云南信息报 时间:2014-08-18 点击: 我来说两句

  “刚到一批救援大米,请求部队支援!”8月10日上午8时30分,云南某预备役师基本指挥所接到鲁甸县军粮供应站求援电话后,闻令而动,派出救援二中队55名队员,驰援鲁甸县军粮供应站。

  “在人民群众面临危难之时,我们理应冲在第一线。就算是累趴下,也要以最快速度将"救命粮"卸载好、堆放好。”到达军粮供应站后,高炮团参谋长胡正伟一边喊着,一边带着队员们冲到装有127吨大米的一辆辆运输车前,一场“卸载战”在货场上打响了。



                                                   这顶礼拜帽见证了军民齐心协力抗震救灾。


  老奶奶煮鸡蛋送官兵 可一个也没送出去

  在卸载物资现场,官兵们有的双手磨起了血泡,有的肩膀上勒出许多血迹,但谁也没有后退。12时20分许,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官兵们仍然在战斗。这一幕被附近的一位回族老奶奶看在眼里记在心底。

  半小时后,货场出现感人一幕。双手拎着竹篮、搭着盖头的老太太马英芬走近队员邓立波,轻轻拽了一下他的衣角低声说:“小伙子,你们从早上到现在,没喝上一口水吃过一点东西,也没有休息一下。快,吃一个鸡蛋吧!”邓立波婉拒老太太的好意,反复说明部队的纪律。十多分钟过去了,马老太太竹篮里的鸡蛋一个也没送出,心里稍有一些不安,站在一旁的团政委靳卫新拿出一张纪律卡,对马老太太细心地说:“老家人,你看看我们是有纪律的。谢谢!”看了这张纪律卡后,马老太太没有说话,自己拎着竹篮,失望地往回走。

  23个回族同胞 主动当上了“编外兵”

  “我们想加入你们的队伍!”马老太太走后没过多久,有几个戴着白色礼拜帽的回族同胞异口同声地说。“好啊!那你们就临时当一个"编外兵"吧!”靳政委回答。

  “编外兵”凝聚军民情。不一会儿,5个、10个、15个……共23个回族同胞当上了“编外兵”,顿时,救援二中队的搬运队力量扩大。

  “同志们,加油啊!回族同胞来帮忙啦!争取在17时前完成任务。”胡参谋长说,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又加之天气预报当晚有雨,绝不能让“救命粮”淋到一滴雨。在胡参谋长统一协调指挥下,戴着白色礼拜帽的回族同胞和官兵们一样,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干劲倍加,整个货场一片忙碌……

  卸载、搬运、堆放。经过近7个小时的军民奋战,靠着肩扛手提将127吨“救命粮”,提前近一个小时全部存放进仓库,为抗震救灾一线提供了坚强保障。

  23人签名的礼拜帽 见证了军民鱼水情

  “听说部队有纪律,大家都不肯吃我奶奶煮的鸡蛋,那赠送一顶签名的礼拜帽,不算违规吧!”休息间隙,回族同胞马俊杰走近政委靳卫新,一边摘下礼拜帽一边说:“鲁甸遇到地震,人民子弟兵和社会各族人民帮我们重建家园。我奶奶再三叮嘱一定要记住革命老传统—军民鱼水情,一时,我不知用什么来表达,那就让签字的礼拜帽来见证这一段情吧!”

  说完话,小马顺手在自己的帽子上签下名字。随后,这顶礼拜帽在所有的“编外兵”手中来回传递,23个回族同胞都签下自己的名字。

  拿着这一珍贵“礼物”,靳政委说:“这顶礼拜帽,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军民鱼水情。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