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影视音乐】触摸生活最本真的美——《甘南情歌》的启示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电影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艺术·影视音乐】触摸生活最本真的美——《甘南情歌》的启示

来源:甘肃日报 时间:2014-09-25 点击: 我来说两句

《甘南情歌》拍摄片场

  

    金秋九月,电影《甘南情歌》喜获丰收,获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此前,该片已斩获多个奖项,并获得省上的表彰奖励。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的数字电影,《甘南情歌》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跟随创作者的脚步,我们一起寻觅答案。

  草原曼巴的集体颂歌

  影片《甘南情歌》是由央视电影频道与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出品,著名军旅作家李本深、知名影视剧作家肖莫庸担任编剧,中国电影百合奖获得者、著名影视剧导演高力强执导,新锐青年演员李槐龙、优秀藏族女演员德姬等联袂主演的一部藏语剧情片。

  影片以1968年的某天,杭州医科毕业生万鹏搭载一辆破旧的长途班车驶向草原深处拉开大幕。当南国都市与僻远藏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使万鹏一心想要离开时,草原上的人们以善良、纯厚、豪爽、豁达的胸怀接纳了他,美丽的藏族女孩德姬卓尕更给了他炽热的爱情。治病救人的医者良心使得万鹏走出内心的挣扎,扎根草原,把青春和真爱献给了草原,献给了藏族同胞。

    导演的选择上,张家昌下了大功夫。他梳理了电影频道的获奖影片,觉得有着《大爱如天》《知青》《大接访》等诸多作品的高力强的导演风格,与《甘南情歌》比较契合。第一次通话时,高力强说:“我已经58岁了,要做一部是一部。”双方一拍即合。

  高力强把《甘南情歌》定位为介于纪录片与故事片之间的艺术电影,坚持藏族角色一定要由藏族演员本色演出,剧中除了万鹏和他的姐姐外,全部启用藏族演员。女主角的扮演者德姬是四川松潘人,从小骑着马在草原飞驰。她上马、下马的动作透出令人赞叹的本色美,贡保主任、杰布、强巴等,身形、姿态、肤色、歌声时时显露出草原骄子的原生态美。

  潘红阳说,电影是一个集体创作的艺术,《甘南情歌》摄制组像个大家庭一样温暖。7月的桑科草原,海拔高,温差大,紫外线强,雨水说来就来,给摄制组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大家一会淋雨一会暴晒,没有人叫苦,为赶进度,剧组想尽了办法,先搭建个大帐篷防雨,再在里面搭建出拍摄用的小帐篷,可是雨太大、雨点叮叮咚咚砸在大帐篷上,同期声还是没法进行。在拍摄男女主人公夜遇草原狼袭击的情景时,为了突出狼性,工作人员拉着“特型演员”阿拉斯加雪橇犬跑,一场下来,人累得够呛,狗却好好的。拍摄万鹏给多吉老爹看病途中牵马过河的戏份时,李槐龙婉拒了演员陈国义的帮忙,用一根粗麻绳拴在腰上,步入河中央探路,面对齐腰的水位,他只说了一句“这水真冷”,就投入拍摄中。为达到满意的拍摄效果,剧组人工降雨,随着开拍令响起,雨水如注,万鹏牵着黑马,肩扛药箱,一遍遍下水,艰难行进,不料刚到对岸一个踉跄摔倒在地。看此情景,工作人员立刻冲上去将大衣裹在他身上。正是这种艰辛与付出,保证了影片的品质。

  以敬畏之心做艺术

  作为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后摄制的第一部作品,《甘南情歌》所取得的成功值得探讨和借鉴。回望走过的路,张家昌动情地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为观众提供精神食粮,制作中一定要严肃对待,下苦功夫,高标准严要求。但如果说《甘南情歌》有可取之处,首先是对传播正能量的坚守。如鲁迅先生所说,文艺作品应当成为“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创作者坚守着这一点。

  其次,影片做到了三个突破:一个是先进典型的宣传,突破了宣传腔、脸谱化,把先进典型写成了一个“人”。影片中的先进是一个过程,在生活的每一个进程中,主人公都经历了艰难的选择,一个一个正确的选择,积累起来才造就了人物的先进。影片突出了人物选择对的一面的主动性,也突出了他的被动性。起点是真实的,成长是真实的,这样的人物是可信的、可亲的,也是可学的。

  二是民族关系上,破除了居高临下、单向启蒙的旧视角,影片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平等对话,互相呵护,互相教育,达到友爱融合,共同繁荣。刚到草原上,万鹏有胆怯,有顾虑,但藏民接纳了他,给了他温暖,他也真诚地献出自己的力量,扎根融合,发展了亲情和爱情。

  三是不追求奇观化、漫画化、搞笑、游戏,而是对生活、对艺术献出最大的诚意。《甘南情歌》给人的感觉是生活是最真的、生活是最善的、生活是最美的,把生活中、把老百姓最本真的真善美发掘出来,以一种清新、平实的叙事风格,给观众提供了艺术的享受。

  张家昌表示,一部影视剧的创作是社会上下左右协力动作的系统工程,创作者只有怀着敬畏感创作,坚持正能量的传播,紧抓一剧之本,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紧紧依靠集体的力量,好的作品才能应运而生。

    该片制片人郝平介绍,剧中的万鹏,是一批批扎根藏区的先进人物的缩影,他的身上闪现着“红色医生”李贡、“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王万青、“马背天使”旦正草等人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经过艺术化的塑造和虚构,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于生活,是一个能真正走入观众心中,打动人的角色。

  2014年1月至4月,影片在兰州首映,两度在央视电影频道展播,并在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展映,引起广泛关注。有评论说,《甘南情歌》成功运用现代视听语言营造出双重美感,塑造了令观众可以触摸和感知的人物;影片非常注重艺术表达的创新,像优美的情歌,更像大草原的颂歌;外显层面是爱情,内隐层面是民族友情,讲述得让人荡气回肠。

  4月29日,第14届中国电影百合奖颁奖典礼上,甘肃影人捧回了一等奖,女主角德姬获得优秀女演员奖;6月,第15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中,影片摘得电影类二等奖;9月,影片获第13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获奖影片在央视展播。

  紧抠细节严把质量关

  著名电影艺术家郑君里曾把拍电影比作双手捧水银,任何一条缝隙都可能导致失败。《甘南情歌》总策划张家昌、制片人郝平、副制片人潘红阳都曾经或正在广电部门工作,作为我省影视剧质量的“把关人”,他们更深知其中的利害。在《甘南情歌》的创作摄制中,从严要求把好质量关,是贯穿始终的标准。

  郝平介绍,仅剧本就打磨了近两年时间。先进人物题材非常难表现,容易陷入高、大、全的刻板形象,为了塑造出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摄制组先后请了李本深和肖莫庸两位编剧深入生活创作修改。李本深原为兰州军区正师级作家,对甘肃比较了解,他在甘南一待就是十几天,细心体验牧民生活,与王万青面对面交流,把故事定格在了一个展现民族互相融合的框架下。肖莫庸介入后,又修改了四五遍。之后,电影频道节目中心组织专家三审稿件,每一审都精心作出修改指导。两任编剧,先后十易其稿,使得剧本不但故事精彩,而且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在向相关部门报备的剧本里,张家昌更是一个标点、一个字地修改,为电影的拍摄奠定了文本基础。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