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古老的传说,来自大漠的深处。
身居沙漠的贝督因人相信,这个神秘宫殿的某个角落里,沉睡着法老无尽的财宝。
1812年,瑞士考古学家贝克哈特对这里进行了调查。
然而,他没有发现任何可称得上财宝的东西,
却挖出了一大堆令人困惑不解的谜团。
这里就是佩特拉—— 一个雕刻在岩石上的梦幻王国。
充满阿拉伯神秘色彩的国家——约旦。
在它南部荒凉广漠的大地一隅,
有一处谜团萦绕的古代遗址。
这处遗址的名字叫佩特拉。
在希腊语中,佩特拉是岩石的意思。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
佩特拉城就像一个巨大的巢穴开凿在灼热的岩壁上。
依山崖而建的佩特拉古城,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公元前二世纪后,
这片土地上,确实存在过一种独特的文明,它的创造者就是纳巴特人。
纳巴特人原本是阿拉伯的游牧民族,
当他们来到这个贸易据点后,便再也没有离开。
他们开山凿石,建起了都市。
纳巴特人把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雕刻在地球上,留给了今天的我们。
雕凿在约旦岩石山上的佩特拉古城,
1985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
“威地穆萨”,意思是摩西之谷。
相传,摩西曾经用手杖敲击峡谷使泉水喷涌而出,
峡谷因此而得名。
被汇集到西克峡谷水渠里的,除了摩西泉以外,还有周围许许多多的涓涓细流,
如此精妙的水利工程修建于2000多年前,
水渠上甚至还有过滤装置。
足见纳巴特人高超的技术水平。
在西克,还供奉着纳巴特人信仰的神灵——朵夏拉之石。
它和希腊的狄奥尼索斯神一样,也是祈愿丰收的神灵。
对凝重的岩石,纳巴特人怀有虔诚的敬仰之心。
朵夏拉之石只雕刻着眼睛和鼻子。
它的内涵是:神灵什么也不说,只用眼睛注视着人们。
在西克随处可见雕刻在岩石上的神灵。
也许,西克峡谷曾经是一条神圣之路。
佩特拉——悬崖绝壁上的都城,岩石山怀抱中的遗迹。
在近2000年的时间里,它远离人类生活,只存在于传说中。
1812年夏天,瑞士的考古学家发现了这座掩藏在岩石屏风后面的庄严的殿堂遗迹。
终于,沉睡了两千年的佩特拉古城被唤醒了。
掏空岩石山建成的这座殿堂式建筑高43米,宽30米。
沙漠中的居民贝督因人称其为“卡兹尼”、“法老的宝库”。
建造年代大约是公元1世纪至2世纪左右。
从美术史上看,其建筑风格受到了罗马或者亚力山大的影响。
与它豪华的外观相比,卡兹尼的内部其实非常朴素。
只是一个长方形的空间。
而且,至今人们也不清楚这座建筑物的用途。
比较有力的推断是,它可能是一座祭葬殿,或者是佩特拉国王的陵墓。
佩特拉古城,至今依然是谜团未解,神秘莫测。
沙漠中,岩石山深处的佩特拉古城遗址已经被发现了近200年。
可是,已经完成的考古挖掘,据说还不到遗址的百分之一。
这是能容纳6000人的露天剧场。
它的宏伟与壮观可以与希腊、罗马建筑相媲美。
这同样是削掉山头,凿穿岩石后建起来的。
公元前后,佩特拉迎来了它的鼎盛期。
纳巴特人积极向外推进,最终和罗马帝国形成了对立。
这正是悲剧的开始。
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吞并的佩特拉城,其后逐渐失去了商路要道的地位,无可挽回地走向了衰退。
而公元363年的大地震,更进一步摧毁了佩特拉城。
拥有高度文明的纳巴特人,为我们留下了神秘的王国和众多的谜团和之后,
消失在历史的夜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