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迈德带着自己的书亮相第33届阿联酋沙迦国际书展。
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中国的热烈向往,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一位在宁夏工作的80后埃及青年,正做着一件同样的事——
一本介绍中国的书轰动阿拉伯世界
2014年11月5日,第33届阿联酋沙迦国际书展在阿联酋沙迦举办,一本名为《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的阿文版新书首发仪式轰动全场。
这本书的作者并不是著名专家,却吸引来埃及前总理、沙迦酋长国国王、埃及文化部长等高官前去捧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是第一本真实介绍中国发展和现状的阿文版图书。参加新书首发仪式的很多嘉宾已经提前看过这本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书中内容回答了阿拉伯人对中国的很多疑问,与他们之前所看到的西方媒体介绍的中国完全不一样。
新书的作者是80后埃及青年艾哈迈德·赛义德,他自称是宁夏人,因为他已经在宁夏工作生活4年,“没有这4年的经历,也不会想着去写这本书。”《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在展会现场很受欢迎,艾哈迈德带去的1000本销售一空。新书发布也引起阿拉伯媒体关注。
11月29日,阿拉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埃及金字塔》报用12个整版详细介绍了《中国道路:奇迹和秘诀》一书。《金字塔报》通过采访复旦大学教授张维为,本书作者艾哈迈德·赛义德和五洲出版社郑磊博士,以中国梦为主题,围绕中埃关系史、“阿拉伯之春”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等内容,做了详细、深入的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中国领导人访问中东时,中东国家官员将这本书作为礼品赠送给中国领导人。艾哈迈德说,这本书也引起了中国宣传部门的关注,并有意将其作为国礼,赠送外宾。
获得埃及前总理高度评价
谈起这本书,艾哈迈德说:“我就是想讲述一个真实的中国。”
艾哈迈德的中文是在埃及学习的,4年前,他曾经在埃及作为翻译接待过宁夏政府代表团,他流利的中国话给宁夏政府官员留下深刻印象。几个月后,艾哈迈德受邀参加在宁夏举办的第一届中阿经贸论坛,他的工作还是翻译。
“当时计划就住3个月。”但是在宁夏的所见所闻让艾哈迈德改变了计划。因为他发现,这里的一切不像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落后、野蛮和压迫。反之,这里充满希望和发展机会。艾哈迈德决定留下来,仔细观察这个国家,并和宁夏的合伙人一起闯出一番事业。
在宁夏工作生活的第4年,艾哈迈德有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告诉阿拉伯人一个真实的中国。”过去几年,他每次回到埃及,都有很多人问有关中国的问题,自诩为宁夏人的艾哈迈德甚至觉得一些问题很可笑。
艾哈迈德在构思写这本书的时候,认为不能只写一本中国发展的书,而是应该在书中回答很多阿拉伯人关心的问题。他开始在阿拉伯四处搜寻这样的问题,如中国人信仰的宗教、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秘诀、在中国有没有人权等等,然后在中国寻找真实的答案,书中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告诉阿拉伯人,在中国,宗教信仰是受到保护的,人民的权益也受到政府高度重视。
艾哈迈德告诉记者,埃及前总理坦言,有相当数量阿拉伯人对中国存在误解,这是因为他们每天接受大量西方媒体对中国的不客观报道。看过这本书后,不但让阿拉伯人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中国,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同样迫切需求和平发展的阿拉伯世界,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能找到很多可以借鉴的思路。
埃及小伙扎根宁夏
艾哈迈德目前的身份是宁夏智慧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最近,他在银川买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精装房。
坐在开发区一栋商务写字楼的办公室里,艾哈迈德举手投足之间,已经颇有CEO的范儿。在宁夏生活的4年,已经深深影响了这个80后埃及青年,“我对很多人都说,我就是一个宁夏人。”他最爱吃的是宁夏手抓羊肉,很多外国人根本不敢吃的羊杂碎,艾哈迈德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吃上一碗。每周,他还会邀上朋友们,找一个足球场,痛快地踢上一场。
艾哈迈德说,他已经走遍了宁夏,最喜欢吴忠,那里的回乡风情让他感觉非常熟悉,“建筑、盖头、饮食,和我的家乡没有太多区别。”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他的事业,仅仅4年时间,他和同事们翻译出版了大量有关介绍中国回族人物、文化等内容的书籍,也从阿拉伯引进翻译了许多书。与此同时,他们还开办了一所阿拉伯语学校,为中阿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艾哈迈德有一个新计划,就是将阿拉伯出版业务带到宁夏,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依托这个平台,创办中阿出版业界的论坛,让更多中国书籍呈现在阿拉伯人面前。(记者 马骋 陈健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