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摘一朵小花插在民族团结的花环上
⊙马 晖
还记得2008年的3月,满城的迎春花开得灿烂,让人的心头泛着希望的光彩。踏着迎春铺就的黄金之路去采访是件惬意的美差。那次的采访很成功,不仅作品顺利刊载在《济南穆斯林》杂志上,而且被马俊兴先生推荐为回族文化沙龙的会员,渐渐的大家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我们的文化沙龙活动基本上都在马先生的家里举行,除了考虑到马先生身体因素,更多的是给参与的人一个随意的氛围。马先生一生执着于舞蹈艺术,他的家从一幅字画到一尊雕像,都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当然最令我们放松的是马先生和谐的三代四口之家:儿子忠厚孝顺、媳妇贤惠懂事、小孙子活泼可爱。我常常感叹,如果马先生能康复如初,这个家就完美无缺了。
然而生活有时也会搞搞恶作剧,让我们发现自己亲眼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那么真实。“文革”中曾经唱红了的一部现代京剧“红灯记”,李奶奶在“痛说革命家史”里跟孙女掰扯三代人的关系有这么一段台词:你姓陈、我姓李、你爹他姓张!让喊了多年“亲奶奶”的铁梅以为奶奶被气糊涂了。过去我也一直认为这或许是艺术的夸张和战乱年代的创伤,但是当事人亲口阐述,又不由得众人怀疑。令我们羡慕的马先生一家,不仅来自两个家、两个地区、两个姓氏、而且来自两个民族。
这是一个令双方都深深感恩的故事。二十几年前,马先生的艺术生涯如日中天,创作、排练、演出、授课各项活动排得几乎没有个人的时间。这个时候一个叫陈瑞成的胶东娃娃,带着满脸稚气跟着老乡们出来闯世界,一头就扎进了省城的繁华之中。农村劳动力涌入大中城市首要解决吃饭问题,加之缺乏实用技术,大部分从事社会底层的简单劳动,满眼陌生的陈瑞成为了生存就跟老乡们到一家清真餐馆做了伙计。也许是冥冥之中缘分的使然,马先生急着要找一位工作助理。在餐馆见到陈瑞成,娃儿干干净净的脸上写满了厚道,就跟当老板的亲戚说了一声,把娃儿领走了。这是陈瑞成生命的一个拐点。虽然离开了老乡,新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但在马先生专属的艺术天地里,这个娃儿一路欣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慢慢开悟了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等精神层面的支点。知识的填充和马先生人格魅力的感染让娃儿成熟起来。这是一个双方共赢的阶段,马先生收获艺术成就,陈瑞成收获成长的快乐。
这个阶段马先生和陈瑞成虽然情同父子,吃住在一块,但用社会学眼光解剖他们还是雇佣关系。不错,幸运之神让他们走到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但真正敦促他们毅然抛弃世俗金钱关系的竟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2005年由于工作劳累过度,马先生颈椎的老伤复发,导致人差一点瘫痪。经过医生的及时救治,最好的结果就是坐轮椅,这无异于舞者被迫告别辉煌的舞台。哀大莫过于心死,然而马先生不能任心死去,因为他必须面对未来残酷的生活。
按照经济学理论,马先生与陈瑞成的雇佣关系可以就此理清、中止,但是厚道的陈瑞成说什么也不肯做这种理所当然又绝决情裂的事。也许正常人会说这娃儿是不是脑子进了水,不会思考了?可陈瑞成就是一根筋,日夜陪伴在马先生身边。社会是现实的,马先生倒下时,曾经体现价值的光环立马就暗淡了。社会更是残酷的,马先生不挣钱了却还要为治病大把的掏钱。陈瑞成不是医生,但他坚信马先生会一天天好起来。就为了这个梦想,他尽了一个儿子所能,精心伺候马先生。曾被他的一句话震撼过:“爸爸有起夜的习惯,为了照顾他如厕,这些年十二点前都没睡过踏实觉。”
当然马先生在感受亲子的孝敬时,也把如山的父爱回馈给这个厚道的娃儿。给他娶了媳妇,孩子降生之后,家里的称呼就改了。马先生荣升为准爷爷,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隔代人身上,用舞美知识为孙子设计发型、服装,让孙子在众人的赞美声中像个快乐天使一样飞来飞去;利、子上幼儿园,马先生在儿子的帮助下坐轮椅参加各项亲子活动和六一狂欢;注意到孙子有音乐天赋之后,送他学电子琴、钢琴,目前均达到七级水平。陈瑞成感慨的说:爸爸对我们两代人都有恩,以我个人的认知和能力,都无法满足对儿子的现代教育。而马先生对此只是淡淡一笑,他话锋一转说:没有华北(陈瑞成的乳名)和徐娜,我这后半辈子还不知是啥样呢!
马先生说的徐娜,正是他的儿媳。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女性,徐娜一直用她柔弱的双肩默默支撑着天地的平衡,面对丈夫破釜沉舟的选择,她毫不犹豫的用行动予以支持。其实,儿媳与公公的关系常常比与婆婆的相处之道更难,尤其马先生那个时期生活起居全部要靠儿子的打理和辅助。徐娜有心帮老公一把,又碍着男女、公媳的道德舆论偏见压力,当然马先生也坚决不想把儿媳拖下水,徐娜只能在幕后默默的做事、勤快的打理家务、对时刻待命的老公从不抱怨。那段时间,马先生的工资是家庭唯一的经济支柱,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徐娜就用她的宽容、体贴、勤奋、不争把这艘残破的小船拖出了困顿的泥沼。孩子3岁后,她跟老公商量,总得有一个人出去工作、挣钱添补生活,盘衡了半天,考虑到老公陪护公公的默契与便利,自己毅然走出家门,在新岗位上打拼。风风雨雨一个月拿到的首度工资,本来可以自主消费,但她跟老公执意把钱交给公公安排生活花销。马先生知道孩子在外的辛苦,说啥也不收,徐娜没再坚持,然而第二天马先生醒来发现枕头下压着一沓钱。马先生跟我们拉这件事时,声音有些哽咽,他说:徐娜这孩子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特别有心。肯把真心交付给亲人,这个家自然爱心拳拳、情意浓浓。
我一直在想团结的前提是相互信任。马先生跟他的儿子不仅做到了这一点,并在信任的基础上感恩对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给与回馈。马先生是教授级的艺术名人,理解和做到这些也许不难,但陈瑞成一个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娃,却也娴熟的做到分毫不差。究其根源,陈瑞成说一是来自生父的教诲,老人家一直教育他们兄弟姐妹要善待他人,二是源自身边赞美的正能量。他还说,跟父亲生活二十多年,接触的回族朋友、长辈多了,对这个民族的看法渐渐在修正。其实回族人热情、友善、重情义、爱帮助人,生活习惯的清廉简朴对健康也有促进作用。尤其谈到马先生对他母亲的尊重特别感动。每年陈瑞成的娘从乡下过来看儿子、孙子,马先生都给我们沙龙的朋友打电话说:华北的娘来了。我们自然结伴去看望这位老嫂子,不经意间济南人的关怀就让寒冬有了春天的气息。
马先生生于西关长于西关,是地地道道的回族土著,陈瑞成夫妇均来自胶东农村,祖祖辈辈都是汉族,但他们却组成了一个趋于完美的和谐家庭。这说明民族的不同不应该成为祖国大家庭团结的障碍。党的民族政策给五十六个民族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民族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发挥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作用,而民族团结恰恰是这种美景的合成和扩展。
采摘一朵小花插在民族团结的花环上,无论远观近看都是绝美的风景,愿民族团结的花朵常开、永存,也祝愿马先生一家永远幸福、美满。
责任编辑 马寿慈
稿件来源:济南穆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