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政策解读: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来源: 时间:2015-05-29 点击: 我来说两句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重视宗教的影响和作用,由此也明确了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宗教工作部门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首先要认识和把握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方向明确,措施得当,产生效果。


  第一,要准确认识和正确阐释宗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宗教文化。宗教,不仅是一种信仰体系,还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文化性,宗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逐渐形成以信仰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传统,并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为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智慧、精神营养和实践经验,比如人生价值、伦理道德、语言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节庆民俗、文化交流等,也由此产生了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宗教文学、宗教音乐、宗教美术、宗教建筑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已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曾经多次强调,宗教除五性(群众性、民族性、长期性、国际性和复杂性)之外,还有文化性。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最关键的就是要充分认识宗教的文化性,这有利于准确把握宗教的性质,科学理性地对待宗教,更加主动地对宗教加强正面引导,使宗教自觉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断通过自我调整,发挥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道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贡献宗教的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支持宗教界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各宗教的经典教义、道德规范,使其与时代精神和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历史形成的宗教文化包罗万象,有精华,也有糟粕,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鼓励宗教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宗教文化建设,加强对宗教文化中健康、有益和积极内容的挖掘、整理,结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发展进行通俗易懂的阐发和表达,同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不断进行发扬和创新,让优秀的宗教文化为在新时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力量,而不是简单地复古,简单地照搬历史。


  第三,要支持宗教界探索发挥宗教文化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积极作用。宗教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健康、积极和有益的内容,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是相通、契合甚至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这其中当然包括宗教道德文化在内。发挥宗教的道德作用依然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我们虽然不能说宗教道德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但至少可以说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宗教自身的调适与进步,我国各宗教道德体系中涉及人与人关系的规范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道德原则基本上是相向并行的。各宗教教规教义、戒律制度中蕴涵着大量的劝人向善、远离邪恶、戒除恶行、清心寡欲、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等伦理道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行不悖。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充分发挥宗教伦理道德对于信教群众的教化与约束功能,推动宗教伦理道德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对于在社会转型期使信教者内心有效保持道德善念、约束社会行为、保持敬畏之心、减少犯罪、抵制拜金主义和物欲泛滥等方面会起到辅助作用;把宗教中包含的丰富的人生哲理、养生文化阐发出来,对促进现代人的身心健康、心态平和等能起调节作用。


  第四,要支持宗教界重视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整理和传承。历时千年,不断阐释,各宗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典籍汗牛充栋,形成的礼仪、建筑、艺术、音乐、工艺等丰富多彩,有的成为珍贵的文物,有的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重视宗教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措施,投入资金,支持宗教典籍的整理出版,加强宗教重点文物的维护,加大宗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五,要支持宗教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的逻辑也在日益侵蚀着宗教,宗教场所市场化、宗教活动商业化的现象较为突出,商品交换原则对宗教组织和教职人员的信仰形成了较大冲击,当然这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情况是宗教成为被利用的工具。宗教工作在弘扬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支持宗教界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和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共同做好宗教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使之成为全民的财富,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升综合国力、改善民生发挥积极作用。要鼓励宗教界积极挖掘宗教中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参与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但同时,宗教工作部门要对宗教文化产业活动加强管理和引导,指导宗教界坚持正确原则,把握好发展方向,对信教群众加以正确教育和引导,防止过渡商业化,防止出现“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坚决杜绝寺观庙宇“被承包”“被经营”“被上市”等现象出现。


  第六,要支持宗教界办好宗教院校,注重培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才。我国五大宗教都有自己的教育机构,宗教院校本身就是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独特表现形式,是培养和造就宗教人才的重要阵地。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支持宗教团体在办好宗教院校的过程中,注重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要创新教育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层次,拓展培训范围,培养出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宗教人才,培养出能够将传统文化与各宗教经典教义融会贯通的宗教人才。与此同时,要加强与社会文化教育接轨,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文化素养,培育其文化建设的能力。


  第七,要支持和推动外来宗教继续走中国化道路。中国五大主要宗教中,唯有道教是中国产生的宗教,其他四个宗教都是从国外传入的。外来宗教在与中国社会的互动关系中,


  在保持自身独特价值核心的前提下, 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流融会, 或作适当的变通, 或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加以改造, 表现出不断适应中国社会而发展的趋势和倾向,


  从而使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发源地有所不同,


  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中国化。国外传入中国的四大宗教中,佛教开始中国化的道路比较早,完成的也比较彻底,甚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斯兰教也基本完成中国化,但在有些方面还需要巩固和深化。天主教和基督教开始中国化的时间比较晚,尚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推进。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继续推动外来宗教实现中国化,特别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为他们实现中国化搭建更多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帮助。一是要推动天主教、基督教界发掘教义中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相融通的内容;二是要深入研究基督宗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用中国文化诠释经典教义和表达宗教信仰,用中国文化丰富基督宗教文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督宗教文化。对于伊斯兰教,则是要防止伊斯兰教中出现“逆中国化”倾向。


  第八,要支持和推动中国宗教文化对外交流交往,为增强中国国家软实力多做贡献。宗教在对外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历史上,法显、玄奘、鉴真等宗教界著名人士,为推动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向世界传播传统文化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至今,中日韩三国佛教的“黄金纽带”还在继续书写着民间友谊的篇章。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以及伊斯兰文化展演等活动的成功举办,已经成为新时代宗教发挥公共外交作用的新平台,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贡献了力量。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就是要为宗教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发挥作用搭建更多的平台,设计更多的政策支持,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支持我国宗教界积极开展对外宗教文化交流,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要把握重点和相关的政策原则。弘扬宗教文化,重点在其文化性,要符合国家关于宗教事务管理的政策法规,要与在公共场合传播宗教区别开来。要认识到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要看到宗教具有积极面和消极面的两重性,正如美国宗教社会学家奥戴说的,宗教有调解、认同、教化等六种正功能,也有阻碍改革、压抑个体等六种负功能。因此,宗教工作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作用的时候,对于宗教文化的弘扬既要加强引导、提供服务,也要防止过滥、避免偏颇。应当看到,宗教中还存在一些消极落后、与时代发展不合拍的因素。对宗教中有悖于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的内容,应当引导宗教界自觉进行调整或改革。对教规教义中的消极因素、不适应社会进步的内容要自觉加以抑制、改革或调整。这样,宗教才能焕发出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机和活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丰富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宗教》致力于宣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弘扬优秀宗教文化,推进宗教理论研究,受到了党政宗教工作部门、宗教界和宗教学界以及广大信教群众肯定的一份学术与文化刊物】。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