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固原的“洋人”们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教育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沉睡固原的“洋人”们

来源:宁夏新闻网 时间:2015-06-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2014年8月16日,固原市原州区南塬一座初唐墓葬出土了一具人头骨,经专家鉴定为欧罗巴人种头骨,也就是说墓主人是一位白人。

  这是沉睡在当地的又一位“洋人”。

  东来中国的粟特人

  在公元3至8世纪之间,活动于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索格底亚那的粟特人,中国史籍称之为“昭武九姓”,分别为康国、米国、何国,史国、曹国、石国、安国、火寻、戊地九国。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战争等原因,粟特人沿着漫长的丝绸之路大批东行,经商贸易,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粟特人入华逐渐达到高峰。

  他们在东行的丝绸之路沿线宁夏固原等地形成了聚落,死后埋在当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在固原南塬发现了史勿射和史索岩两支史姓家族墓,出土了六盒史姓家族墓志。墓志显示,该家族来自中亚地区。2004年,固原南塬墓地又出土了6具无名的欧罗巴人骨。

  “这次出土欧罗巴人头骨的初唐墓地,离史姓家族墓地不到1500米。”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领导朱存实话里有话,也就说墓主人可能是人口众多的史姓家族的一员。

  “洋人”们的“洋玩意”

  在史姓家族墓之一的史道洛墓出土了陶俑、钱币、鎏金铜器、木器、玻璃器等文物,具有浓烈的中西亚文化色彩。

  在宁夏地区首次发现的4件大型彩绘陶俑和镇墓兽,张扬着中西亚人和动物的个性,被著名考古学者罗丰称之为“近年唐墓出土陶俑的精品”。

  张口武士俑,武士身着明光铠甲,戴头盔,嘴微启,深目高鼻,八字胡须,紧握双拳展示发达的肌肉美。闭口武士俑双唇紧闭,眉头紧缩,威不可犯。

  也许,陶俑是依照史氏族人的样子烧制的吧。

  著名人骨鉴定专家韩康信说:“史道洛头骨具有欧罗巴人种特征,眉间突出,鼻根凹陷,眶间宽窄,犬齿窝深,典型的深目高鼻。”人骨鉴定还发现,史道洛患有脊椎炎,“部分脊柱僵硬,腰胸屈伸受限制”。

  人面镇墓兽的人面也有高鼻深目的白人特征,设计理念与埃及的人面狮身金字塔相似。

  史道洛墓曾出土一枚东罗马金币。金币正面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二世的正面肖像,肖像上部用拉丁文刻印该皇帝的名字。背面刻印阿波罗神像。“从金币制造到史道洛墓葬建成,这枚金币已传世80年。”日本考古学者谷一尚说。金币有两个孔,“可能是日常生活中,史道洛把金币当作勋章、金牌缝缀在衣服上,死后也作为随葬品缝在衣服上。”

  史道洛墓还出土了大量的玻璃器。出土时,学术界有过争论,不知道这些玻璃器是产自中国本土、还是西方玻璃制品沿着丝绸之路进口到中国的。不过,在最新的考古报告中,考古学者罗丰明确说“为当时中国制品”。

  史家在华历史悠久

  史道洛的老祖先在北魏时期就来到了中国,到了史道洛这一辈人已经是第五代了。

  据史道洛父亲史射勿墓志记载,“其先出自西国”,史射勿老祖先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宁夏固原。最初到中国的是史射勿的曾祖史妙尼,曾任管理宗教事务的萨宝,相当于省部级干部。他儿子、史射勿的爷爷史波波匿也连任该职务。史射勿父亲当过酒泉县令。

  从墓志来看,史射勿算是个成功人士。跟随北周隋唐权贵李贤家族打过仗,跟随隋炀帝下过扬州看过美女,官至右领军、骠骑将军。

  史射勿有七个儿子,史道洛为第六子。史道洛大哥史诃耽,给皇帝放过马,当过翻译。史道洛混得不咋样,墓志中说“任左亲卫”,看样子好像给皇帝当过警卫。但罗丰认为,这是因为史道洛先人们的功名,朝廷给待遇,浪得虚名。

  据目前出土的史志显示,史道洛这一门,在中国生活过七代人。

  丝绸之路是一条互通有无的通道,西方的鎏金银瓶、玻璃碗、金银币等奢侈品朝东方滚滚而来,东方的丝绸、茶叶等由此传播到西方。随着驼队而来的还有佛教、祆教等文化。然而,最重要的还是人,正是有了这些敢于冒险、勇于开拓的史道洛们,东西方文化才得以激发、滋润,人类文明才有了进步。(记者 王玉平 实习生 党 硕)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