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有宗教考量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国内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要有宗教考量

来源: 时间:2015-06-02 点击: 我来说两句


  ■梁永佳、李小云


  “一带一路”的宏观战略一旦形成,在微观运行上回避不了和沿线的宗教,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穆斯林社会打交道。企业要在别人的地盘上铺路桥、建港口、修管道、运物资,就必然要与各自为政的各类地方势力频繁协商,必然要雇用当地劳力,必然要接触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都需要充分了解宗教社会。但目前关于“一带一路”的讨论似乎就是一个政治和经济的问题,很少涉及社会宗教问题。针对“一路一带”的穆斯林国家,即使伊斯兰问题专家,也常常将宗教问题还原成外交谈判和一般性国家间的礼节,但宗教涉及道德、团结、尊严、生命等价值,是各种社会行动的动力所在,所以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政治问题或者经济问题,更不能假设当地社会天生追求GDP。


  不善于同宗教社会打交道是我们走向世界的大挑战。我们的成长过程很少涉及宗教知识教育。我们很多人对宗教一是不了解,二是有歧视。很多人认为宗教与经济发展此消彼长,认为科学已经完胜宗教,认为各种宗教正在全世界走向消亡。很多人认为穆斯林只是一群服装怪异、饮食奇特、不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很多人不明白何为封斋、礼拜,更不了解沙里亚教法、革新运动、伊斯兰金融等今日伊斯兰世界的基本景观。我们不要求每个走出国门的人都成为宗教专家,但是需要有宗教的知识,对宗教的尊重。


  “行远者储粮,谋大者育才”。“一带一路”只是中国扮演更多国际角色的开始,仅仅靠国际政治、商业、法律、工程技术人才,无法胜任这些角色。必须培养一大批深谙宗教特别是穆斯林社会生活状况,为当地社会所接受的人类学、宗教学、民族学人才,为外派机构和基建项目的开展做评估、建议、培训、沟通、公关。仅凭看当地报纸和打听小道消息,根本无法了解具体的穆斯林社会,解决之道在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要鼓励中国学生到国内外顶尖大学攻读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研究的学位,在攻读阶段就要到穆斯林社会中长期生活。同时,也应在国际上引进世界公认的区域问题专家充实高校师资,为中国培养真正熟悉沿途国家社会文化的区域人才。同时更要为沿途国家培养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人才。由于长期着眼西方,中国对亚洲各国的知识储备,远不及欧美,也无法跟日本、韩国、新加坡相提并论,甚至跟印度都有差距。仅靠外交官和企业家孤军深入,在复杂的伊斯兰世界批量完成大型项目并赢得赞赏,任务过于艰巨。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