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之道 优素福马常胜阿訇
最新资讯:
Duost News
国内 国际 公司 人物 视频 伊朗华语台
文学
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回顾

中正之道 优素福马常胜阿訇

来源: 时间:2015-07-24 点击: 我来说两句

伊斯兰中正思想概论

感赞仁慈的安拉,赋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得享终极关怀——伊斯兰信仰。经由伊斯兰这一恩泽,我们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方向和意义。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赞颂安拉,并祝福安拉的使者穆罕默德——我们的先知、师表、典范、楷模。他承担了使命,完成了信托,忠告了稳麦,并给他的稳麦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伊斯兰大道,传播教道千年,始终光亮如初。凡服从安拉和使者的人,确已获得了伟大的成功;凡违抗安拉和他的使者的人,确已陷入明显的迷误之中。祝福先知廉洁的眷属和忠贞的圣门弟子,以及追随效仿他们行善的所有的人们。 

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穆斯林学术界,中正思想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理念,为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学者所认同。伊斯兰信仰共同体在经历分散、内耗、四分五裂之后,通过弘扬和坚持中正思想,不断加强内部的联系,又有希望走向团结统一,成功解决内部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改善穆斯林与非穆斯林之间的关系,这是安拉对这个时代的恩典。

中正思想来自于伟大的安拉。在尊贵的《古兰经》中,安拉说:“就这样,我使你们成为中正的民族,以便你们见证世人,而使者见证你们。”(2:143)又说: “你们当秉公地谨守衡度,你们不要使所称之物分量不足。”(55:9)“中正”即中庸、公正、公道、不偏不倚,在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建立公平与均衡,它属于伊斯兰最显著的特征和最核心的价值理念。

根据艾布·赛尔德·胡德利所传圣训,先知(原主福安之)把《古兰经》第二章第143节经文中的“沃瑟图”一词解释为公正、公平。(布哈里辑录)先知强调:“万事以中道为佳。”(《世俗与宗教之礼仪》)他反复提醒穆斯林谨防极端,说:“你们当谨防在教门中极端,你们的前人只因为极端而遭受毁灭!” (奈萨仪辑录)并曾连续三次强调:“极端者已经遭受毁灭。” (穆斯林辑录)

伊斯兰的中正,并非抽象玄奥的理论,而是鲜活的指导。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和思考,渗透在人类信仰和生活之中的伊斯兰的中正思想举目可见。
(一)天道与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关系,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视为信仰与生活、主的权力与人权、精神与物质、敬主与爱人、功修与人伦等等关系。
天道与人道这一对概念主要表现在伊斯兰的功修、人际关系以及伦理道德之中。古往今来,人类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天启性和人性之间的关系,要么顾此失彼,要么厚此薄彼。当单纯强调主权、主道或者天启,而忽略或者压制人权、人性,甚至抹杀人性,便出现出家修行、苦修禁欲的极端。当只谈人权或者人性而忽视天启、否认对造物主的义务,犹如近当代西方的社会价值观念那样,将人的自由、尊严、享受、个人利益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摒弃天启的引导,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人变成了纯粹物欲的奴隶。伊斯兰在这两种事物之间建立一种平衡,既不丢失天启性,也不忽略人性。

《古兰经》中,天道与人道始终交汇在一起,相互协调而统一,从不割裂开来。例如, “你们当享用安拉赐予你们的给养,并且感谢他。一个优美的城市,一个至赦的主宰。”(34:15)享受给养是人性所需,感谢安拉是天启性所在。经文给世人展现了一副美丽的画面:“一个优美的城市”——社会发达、物质充盈、道德完善;“一个至赦的主宰”——创造世界、关爱世界、养育世界。又如,“当礼拜完毕的时候,你们当散布在地方上,寻求安拉的恩惠,你们应当多多地记念安拉,以便你们成功。”(62:10)寻求安拉的恩惠是人的物质需要,礼拜是对安拉的义务,二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没有丝毫的对立和矛盾。再如,“阿丹的子孙啊!每逢礼拜,你们必须穿着服饰。你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7:31)吃喝是人的物质需求,是世俗生活,是对人的权利的保障,但其中也需要天启的引导——不可过分。据奥尼·本·艾布·朱海法由其父传述的一段圣训非常形象地阐述了这个问题:先知让赛里曼和艾布·代尔达依结为兄弟。赛里曼前去探望艾布·代尔达依时,看见温姆·代尔达依衣衫褴褛,就问她:“你怎么成这个样子?”她说:“你兄弟艾布·代尔达依在今世一无所求。”艾布·代尔达依回家后给赛里曼做饭吃,赛里曼对艾布·代尔达依说:“你一块享用。”艾布·代尔达依说:“我封斋。”赛里曼说:“我绝不会动口,除非你也吃。”艾布·代尔达依只好陪他吃。深夜,艾布·代尔达依要起身去礼拜,赛里曼说:“你睡吧。”艾布·代尔达依只好又躺下了。过来一会儿,他又想礼拜,赛里曼再次劝他:“你睡吧。”直到后半夜,赛里曼才说:“现在你起来吧!”他俩洗小净完成了夜间拜功后,赛里曼对艾布·代尔达依说:“你对你的主有一份应尽的职责,你对你自身有一份应尽的职责,你对你家人有一份应尽的职责,你应当履行你应尽的各项职责。”艾布·代尔达依随后把这事告诉了先知,先知说:“赛里曼说得正确!”(布哈里辑录)

(二)精神与物质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是人类最常见最主要的关系。有别于只注重精神的建设而忽略物质,或者只注重物质的追求而忽视精神建设的主张,伊斯兰主张精神和物质二者的协调统一,有效防止了二者的冲突对立。

在伊斯兰的五大功修中,礼拜和天课是相提并论的。《古兰经》说:“你们应当谨守拜功,完纳天课。”(2:110)礼拜是精神建设,能阻止人干丑事和犯罪:“你当谨守拜功,拜功的确能防止丑事和罪恶。”(29:45)拜功是心灵汲取营养的重要方式。穆斯林每天五次礼拜,站在真主的面前,忏悔自己的罪过,真诚向安拉求恕饶,逐渐地使自己的内心纯洁、善良,最终放弃罪恶,从善如流。天课是物质建设,安拉要求穆斯林完纳天课,以富济贫,扶助社会弱势群体。伊斯兰从不提倡只注重精神建设而忽视物质追求。

有时会听到一些说法,什么“有今世就没有后世”,“精神充实物质就会匮乏”等等,这让人们难免困惑:究竟应该追求精神还是应该追求物质?其实,伊斯兰早已化解了这种纠结和矛盾,伊斯兰在关注精神的同时,强调重视物质建设。如果物质方面很匮乏,精神难以充实和强大,因为强大的精神缺乏支撑它的物质载体。伊斯兰倡导既要有充足的物质,又要有强大的精神。

先知(原主福安之)曾说:“在安拉看来,强大的信士优越于软弱无力的信士。”(穆斯林辑录)这里的强大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古兰经》许多经文在提到精神建设的同时,也提到物质建设,如:“我们的主啊!求你赐予我们今世美好的生活,也赐予我们后世美好的生活。”(2:201)又如:“你应当借安拉赏赐你的财富而营谋后世的住宅,你不要忘却你在今世的定分。你当以善待人,像安拉以善待你一样”(28:77)伊斯兰倡导穆斯林追求两世的成功与幸福,今生的成功、尊贵和荣耀离不开用物质支撑和彰显。“尊荣只是真主和使者以及信士们的。”(63:8)先知曾经诠释了物质成功的内涵:“今生的幸福美满生活需要三个要素:贤惠清廉的妻子,舒适便利的交通工具,宽敞明亮的住宅。”(穆斯奈德辑录)从古到今,贫穷、疾病、愚昧是人间的不幸,绝不是光荣和值得炫耀的资本。




分享: 更多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图片甄选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