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州怀圣寺
怀圣寺又名狮子寺,俗称光塔寺,是中国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筑,被列为广东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怀圣寺建于唐初,是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后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为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至圣”穆罕默德,故名怀圣寺。光塔始建于唐代,高36.3米,此塔为国内现存伊斯兰教建筑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迹之一。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怀圣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唐高祖武德年间(618-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门徒4人来华传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从波斯湾到达广州,建造了怀圣寺。怀圣寺于627年建造,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2:杭州凤凰寺
杭州凤凰寺建于唐代,因寺院建筑结构似凤凰展翅而得名。它创建于唐朝(618—907),到宋朝(960——1279)时被毁掉。1281年,元朝(1206—1368)著名伊斯兰教人物阿老丁开始重修,明朝(1368—1644),在1451—1493年期间再次扩建重修,最终形成凤凰寺的建筑群规模。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为中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1953年大修后保存至今,于1961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西安化觉寺
伊斯兰教清真寺。原名清修寺,因坐落在陕西省西安市化觉巷内,故名。该寺始建年代,据寺内碑石及《西安府志》等所载,多为明洪武年间(1368~1398)。重修于成化二年(1466)。十八年(1482)奏请朝廷改寺名为“敕赐清修寺”。此后历经嘉靖元年(1522)、万历三十四年(1606)和清乾隆三十年(1765)相继修葺扩建,遂成今日之规模。
4:泉州圣友
该寺始建于伊斯兰历400年(1009~1010),名“艾苏哈卜寺”,意译为“圣友寺”。伊斯兰历710年(1310~1311),由伊朗设拉子城来泉州的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古德斯出资重修。此后,泉州穆斯林与地方士绅曾分别于1407、1507、1567、1609、1818、1919、1939各年多次集资修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于1952、1962和1983年先后拨款重修。1961年该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扬州仙鹤寺
仙鹤寺又名礼拜寺,位于江苏扬州南门街。同广州光塔寺、泉州麒麟寺、杭州凤凰寺齐为中国伊斯兰教东南沿海的四大名寺。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圣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西域先贤普哈丁创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兰教文化遗迹。受到中外穆斯林的珍视,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6:北京牛街清真寺
牛街清真寺,位于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清真寺。创建于辽圣宗十三年(966),宋太宗至道元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重修。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又按原样进行大规模修葺。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梆歌楼、望月楼和碑亭等。精美的雕梁画栋,别具风格的殿堂屋顶,随处可见的<古兰经>文和赞美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词句的细部装饰等,处处呈现出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与阿拉伯式清真寺的完美结合。
7:宁夏同心清真寺
宁夏同心清真寺相传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位于宁夏同心县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是宁夏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从照壁、礼拜殿脊檩处墨书题词看,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两次重修。同心清真寺外形与内地的不一样,它更像是一座城楼,由门通过券洞,有台阶可以登上高达10米的台基。台基外表包砖,面积3500多平方米,上建礼拜大殿、宣礼楼、阿訇住房等。寺门朝北,门前有精致的仿木结构的砖雕"月挂松柏"照壁。大门上面台基上,耸立着轻巧秀丽的二层四角攒尖顶的邦克楼。邦克楼的北边,坐西向东的礼拜大殿,是一座单檐歇山顶的宏大建筑,由一个卷硼顶和两个歇山顶前后勾连而成,面阔五间,可容纳七八百人。
8: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占地25.22亩,它不仅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坐西朝东。艾提尕尔清真寺,又译为“艾提尕”“艾提卡尔”。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总面积为1.68万平方米,分为“正殿”、“外殿”、“教经堂”、“院落”、“拱拜孜”、“宣礼塔”、“大门”等七部分。
9:济宁清真东大寺
坐落于山东济宁市区南关回族聚居区内,寺院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部分古建专家认定寺院建筑的伟大壮丽,确是前所少有的,为全国清真寺建筑之最。明朝以来历代均有修葺,清朝乾隆年间敕建始成最后规模。
10:济宁西大寺
创建年代未详,据寺内老人和有关记载称,由常志美先师创修于明万历年间,而常志美却生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显然不确。建筑史学家刘致平教授认为寺内建筑多为清前期风格。康熙间济宁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兴盛,李延龄、常志美等著名经师讲经传教,形成“山东学派”,西大寺创于清初更为可信。全寺占地11亩,围以6米高的院墙,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寺门中大两小,均前出后廊,朱红门扇,吊耳铜环,两边陪衬8间耳房,为掌教住室。南端5间罩子房,存殡葬用品。
11:兰州桥门街大寺
桥门寺所在的区域历史上就是回族聚集地,李兴华考据该寺可能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仅次于绣河沿寺的兰州第二座清真寺,在明代,桥门寺还是座简陋的小清真寺,清康熙年间才由当地穆斯林名人刘伯阳捐宅地8亩,与其子刘继宗两代以及众教亲共同呕心沥血,逐步将该寺扩建为辉煌宏大的清真大寺,可惜该寺建筑在文革中被拆除,建筑群所用材料被切割后用于修建黄河对岸白塔寺公园的亭台楼阁。
12:南京净觉寺
又名三山街礼拜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著名清真寺。净觉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南京现存最早的清真寺。明宣德年间,回族著名航海家郑和准备第六次下西洋的前夕,明宣宗特准郑和的奏请,动用国库资金重建净觉寺。嘉靖年间郑和奏请重修时还敕建砖刻牌坊一座,后被毁。现在净觉寺砖刻牌坊是南京伊斯兰教协会于1985年按原貌修复。净觉寺曾历遭战火毁坏,现存建筑为晚清所建。明清以来,刘智、王岱舆、伍遵契等对中国伊斯兰教起过重大影响的学者都曾在此进行著书立说等学术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人民政府数次拨款维修,现有礼拜大殿、砖刻牌坊、望月楼、南北讲堂、碑亭、水房等建筑约2000平方米,占地约为4000平方米。全市伊斯兰教重大的宗教活动均集中于此。平时“主麻”聚礼的中、外穆斯林有约500人,重大节日参加会礼的中、外穆斯林多达5000余人,是南京回族群众和伊斯兰教信徒的宗教活动中心。该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3:青海西宁东关清真寺
位于青海省西宁市东关大街。创建于明朝(1368——1644)初期,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该寺占地面积1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正门高10米,宽15米,上面写着该寺的名字;正门内耸立着5个拱门,高10米,宽21米;再里面是面积达4490平方米的大院;正中间是礼拜大殿,面积1136平方米,砖木结构,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另外还有阿訇及学员的宿舍、沐浴市、一些石碑等。该清真寺内设立有青海阿訇伊斯兰教经学院。东关清真大寺以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者玛提。
东关清真大寺被中国伊斯兰协会列为全国礼拜人数最多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可以同时容纳4-6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2012年青海西宁东关大寺30万穆斯林同时礼拜的壮观场面更让人震撼。
14:太原古清真寺
太原古清真寺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原名“清修寺”。 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根据1876年的碑文记载:该寺最早创建于唐朝(618—907)年间公元8世纪末,公元11世纪以后又不断重修。而现存的建筑基本上是明朝(1368—1644)时建造。 该寺为两进院落,平面布置,传统的中国风格建筑。主要包括有大门、省心楼、碑厅、礼拜殿、讲经堂、牌坊、水房等。在大门前方是牌坊,上面写着“清真古寺”。省心楼是双层飞檐式建筑,非常壮观。省心楼后是碑厅、讲经堂和礼拜殿。礼拜殿是核心建筑,有卷棚、大殿和后窑殿组成,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和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内不见砖,外不见木,很有特色。
在该清真寺里面,还保存着中国古代许多著名人物所题写的牌匾,以及几位皇帝颁发的“圣谕碑”。
15: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
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寺位于大学习巷路西,因处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之西又称西大寺。据寺内现存石碑记载,该寺创建于705年(唐神龙元年),是西安最古老清真寺之一。
16:北京东四清真寺
在东城区东四南大街13号。始建年代说法有二:一是始建于元至正六年(1356年),传说宋元期间有筛海尊哇默定的第三子筛海撒那定在北京东城建立清真寺;二是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明代后军都督回族同知陈友捐资创建。寺坐西朝东,大门3间。明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皇帝朱祁钰题“清真寺”匾额,故有官寺之称.今寺大门是1920年改建的。二门内有原来邦克楼(宣礼楼)的部位。垂花门内的庭院有礼拜殿,可容500多人同时礼拜。大殿的3座拱门都刻有《古兰经》经文,院南北各有保存明代建筑风格的5间配殿和3间配房,均带前廊。在南配殿的资料室里存有各种版本的《古兰经》,最为珍贵的是一本元代手抄本,文字精美,保存完好,还有埃及国王赠送的图书等珍宝。
17:河南开封东大寺
是河南规模较大的清真寺,俗称东大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
东大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清平南北街路西,是河南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清道光二十六年重修。该寺坐西朝东,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院分三进,庭院开阔,整个寺院青砖碧瓦,建筑宏伟,错落有致,风格古朴。大门明三暗五,前立门狮,脊顶七孔仙桥装饰别具有特色,门楣镶刻的“护国清真”、“护国佑民”题词,使人们联想起东大寺回民助清堵水的传说。二门三间,两侧廊房与二院南北讲堂走廊向西环绕到大殿陪殿。1995年新增建的高大月台360平方米,由青石栏杆围绕,把翻修后的大殿衬托得更加宏伟。大殿勾心斗角,雕梁画栋,上立宝瓶。殿高三丈有余,宽六丈,深七丈二尺,能容纳600多人礼拜。殿内装修设施别致,富丽堂皇,壮严肃穆,下铺地毯,采光充足,格外明洁。南北陪殿为东大寺伊玛目和阿訇的住室。后院为东大寺伊光旅社和民族浴池。北侧水房宽敞明洁,设施齐备,沐浴方便。该寺保存着大量珍贵的文物,主要是一些碑刻。
18:兰州西关清真大寺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是穆斯林客商所建,俗有“客寺”之称。位于兰州市西关街西端(临夏路西端,五条马路汇合处)。始建于明朝洪武或永乐年间,史载重建于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雍正年间曾有扩建,民国初年又扩建临街铺面和院内沐浴室等附属设施。大寺占地面积4800多平方米(约7.5亩)。原寺包括外院大照壁、沐浴室;内院帮克楼、礼拜大殿;北院学房、宿舍等三部分。大门、帮克楼、礼拜大殿均为中国宫殿式建筑,都是飞檐翘角,其突出特点是大殿与帮克楼和二门之间以穿廊相连,四层六檐,十六七米高的帮克楼与宏伟庄重,造型奇巧,可容千人礼拜的大殿相配衬,显得气势恢弘,布局合理,独居匠心,是兰州市清真寺中的佼佼者,曾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是,在“文革”中全部拆毁了。1986年3月,由兰州市副市长马生骏为领导,组成建寺委员会,聘请回族工程师王鸿烈为全权代表,开始了修建工作。历经两年多,克服各种困难,耗资145万多元,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礼拜大殿、大殿总高度约37米,共分四层,底层层高3.9米,设有办公室、讲经堂、宿舍、贮藏室、沐浴室,还辟有一间供妇女用的小礼拜殿。上部三层为礼拜大殿,共容纳3000多人,跑马廊平面内还设有藏经室、广播室、休息室。
19:银川南关清真寺
银川南关清真寺坐落在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南街西侧,始建于明朝末年。现在的南关清真寺为1980年重建,占地2074平方米。寺殿绿色穹顶,浑厚饱满,居中的大穹顶直径9.5米,四角配制有相应的小穹顶,彼此呼应。大穹顶顶端高悬月灯,宛如初升的新月,构成一幅具有伊斯兰宗教色彩的图画。寺院下院是宽敞明亮的男女沐浴室、小礼拜殿和阿訇住房,以回廊相连。上院大礼拜殿,长宽各21米,可容纳千人作礼拜。大殿室内用汉白玉镶嵌成多圆心的复叶形券壁龛“米哈拉布”窑(即礼拜者面向的地方),上刻古兰经文,简洁精致。虎图白楼用木料和玻璃钢制成,整座建筑造型优美,轮廓丰满,色调鲜明。每天有众多的穆斯林来寺作礼拜。
20:纳家户清真大寺
在银川市南的永宁县城西1.5公里处,闻名遐迩的回庄--纳家户街心南有一座翠瓦飞檐、古色古香的建筑物,这便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清真寺--纳家户清真大寺。其建筑包括高达21米的邦克楼、由100多根直径为60厘米的木柱与墙壁顺序撑起的殿堂、寺院等。有"故宁夏有纳家户,长安有拉家村,今宁夏纳氏最盛"之说。民国时,宁夏省主席马鸿逵曾在清真寺内创办过阿语初级讲习所。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据记载为元初贵族塞典赤·瞻思丁子纳速拉丁之后裔纳性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所建,距今已有四百八十年历史。1987年被列入自治区一类文物保护单位。纳家户清真寺现占地9000㎡。该寺融阿拉伯风格和汉唐建筑艺术为一体。有礼拜大殿、邦克楼、望月楼、厢房、书房、沐浴房几个部分组成。寺院前“凸”形照碑,青砖砌起,高10米,宽22米,上雕《古兰经文》图案与邦克楼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