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时间:2014-10-10 点击:点击:
无论旅游还是美食,加上一段传说故事肯定让人信服不少,最好是和皇家沾点边,又或是和名人相关的。一旦和典故搭上界,相信立刻会显得有文化有内涵,景和色也就变得更有滋味了。小编为您讲述一些关于传说的美食故事,感受文化的味道。
典故一:酿醋业务,周朝王室派专人掌管
山西有很多饮食是沾了帝王气的。毕竟五千年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传说太多太多,一不留神就在吃的时候让你穿越千年,跟秦皇汉武享受了同等待遇。
就拿醋来说,周朝时称为醯。那时,有专门设置的官员【醯人】掌管王室的酿醋业务,这种调料当时已经作为腌制菜肴使用的作料,而且用量还挺大。据《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周王宴请时要用掉腌制的各种酸菜60瓮。
春秋时,有了醋作坊,醋虽然不再是王室专用,但直到南北朝时期,醋还是贵重的奢侈品,有醋的宴席要比没醋的高一个档次。唐宋之后才普及开来,民间有了大量用醋制作的腌菜。到了宋时,柴米油盐酱醋茶,醋已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醋的历史增加了它的醇厚,山西人的味蕾早已对这种味道熟烂于心,便是凭着气味也能分辨出它的成色。
典故二:皇宫流行什么吃食,民间粉丝竞相追逐
过去,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皇帝以及王侯将相等政治人物通常就是民间百姓追捧的明星。宫中流行啥,民间也会跟风,百姓也是皇家的粉丝。皇上要是吃烧饼,百姓就都跟着排长队等着烧饼出炉。《后汉书》说:“汉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说的就是皇帝的名人效应。
汉代时,随着丝绸之路开辟,西域的月氏人、康居人、安息人等陆续移居汉朝,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随着移民的内迁,西域的生活习俗诸如食胡饼之俗一样、就传入中原,引起汉人的注目和仿效。汉代皇室所食的胡饼是炉烤的,吃起来香脆可口。其制作方法便是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故名胡饼。汉灵帝喜欢吃这种胡饼,老百姓知道后,也开始纷纷跟风买胡饼吃。可见,追着皇帝的口味尝尝鲜的历史悠久。皇帝喜欢啥,吃过啥,自然也会带动某种美食的销量。
典故三:名人效应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自然会引得大家都想方设法挖掘点历史故事做商品标签。
一位曾经在太原小店下乡的作家,在一篇回忆录中写过一段跟小店元宵品牌推广有关的故事。当时村里打算推广一下当地的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