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是我太肤浅,还是你太“味”儿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您的位置:中国清真网 > 正文

豆汁——是我太肤浅,还是你太“味”儿

来源:马小木 时间:2015-01-26 点击:点击:

编者按:

豆汁儿是最富特色的北京小吃之一,有话说,看一个人是不是地道的北京人就看他对豆汁儿态度如何。北京人对豆汁的喜爱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但因为豆汁自身比较个性化的口味,却让许多外地人对它见而避之。同一种食物,为什么会招致食客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豆汁儿又有着怎样独特的历史文化?本期“味觉”,带你聆听豆汁儿的故事。


豆汁——是我太肤浅,还是你太“味”儿

这世上你不理解的事儿多了。

对啊,北京人怎么就对一豆汁儿爱的死去活来呢?

话说,曾经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他们为什么哭,他们却是哭的更厉害了,说“豆汁儿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

龙潭公园对面老瓷器口豆汁店不大的店面食客络绎不绝,放眼望去,清一色喝豆汁儿的,就着烧饼、焦圈一类的北京特色。白色瓷碗里满满一碗灰绿色的汤汁,大爷端起来灌下去一口,满脸的喜悦和欣慰,我就上了他的“当”。小心翼翼端一碗一块五的豆汁上桌,拿把小勺,作细细品位状。一勺入口,下不为例。

也不是没听人说过,那是泔水的味道。原来,泔水就是这个味道。

翻阅资料,《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至于这精妙绝伦到底何在,还需自己慢慢揣摩。

据文字记载,豆汁历史三百年,辽宋即为民众喜爱,乾隆年间,更是被推举入宫,成为宫廷饮料。唐妃杨玉环爱吃荔枝出了名,闻得妃子笑,知是荔枝来。那清后宫的妃子中是否也有人对豆汁有这般喜爱,那也真是可以成为一段传说了。豆汁进宫也只能成为我们的想象和揣测,而深宫高墙之外的北京城,它却洋洋洒洒,写就一段文化。

旧时北京城,卖豆汁分两类,一类卖生豆汁,一类卖熟豆汁。豆汁若生,用小车推一桶,走街串巷,很少有剩。有了豆汁,吃窝头便不用熬粥。卖熟豆汁,却是一番景观:街边支一摊,起火铜锅煮一锅,布棚下置几张桌,雪白桌布蓝围子,一句“请吧,您哪”,又是食客满座。

旧时街边豆汁摊早已消失在城市的现代化里,但北京人对豆汁依然情有独钟。磁器口、护国寺、德华居小店、锦馨回民豆汁儿店等北京小吃店面依旧生意兴隆。

资料上介绍了豆汁的作法:豆汁原是“糟粕”,它以绿豆为原料,却取绿豆的残余。将绿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剩余残渣进行发酵就产生了豆汁,色泽灰绿,味酸且微甜。资料说,豆汁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

如此看来,我那句“一勺入口,下不为例”太过武断。

当然,无论我肤浅与否,豆汁的“味”儿确实不容置喙的,而这“味”儿,您得细细品。


分享: 更多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