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时间:2015-06-05 点击:点击:
我国的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真饮食的起源,应该说和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是同步的.清真饮食是依照伊斯兰教法而形成的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千百年来,由伊斯兰的饮食律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中国清真饮食文化.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情谊,是形成信教群体凝聚力的内力。可以说,清真饮食文化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以“食”表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清真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最大的实用价值就是本身的养生和保健功能。
中国穆斯林大多聚居西北地区.由于地域的原因和根深蒂固的信仰传统.他们认为“食之物有善者,有不善者:有洁者,有不洁者。食性善之物,则益人之善性;食恶性之物,则滋人之不洁之性。因此,西北地区的穆斯林遵从《古兰经》的规定,并经过长期的沿袭和发展,养成了有选择地享受‘佳美食物’而远离并严禁吃‘污秽食物’的习惯,强调食物本身的养生和保健功能”。甚至连非穆斯林用过的餐具、非清真餐馆都是敬而远之的。在西北地区.伊斯兰各民族的聚居区,禁酒也比较严格,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一律都不准饮用,即使有非穆斯林来客,主人一般也不敬烟酒,同时也忌讳拿烟酒做礼物送人。喜庆节日,招待客人一般以茶代酒。从医学角度看,不喝酒,特别是不酗酒,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极有益的。清真饮食因特别讲究卫生、注重营养和保健而表现出高质量的实用价值。
清真饮食文化起到社会控制与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伊斯兰各民族的饮食习俗如禁止饮酒,虽说是一种习俗,却如同道德法律一样维持着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实现着一种社会控制,协调着群体利益,驯化着社会成员,使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饮食禁忌通过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而达到社会团体的稳定与整合,实质上它所起的作用是一种软控制。软控制是指用非强制性的控制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因而又称之为非强制性控制。”酒是一种麻醉饮品.饮酒不但对身体健康不利,而且也易因酒误事。因此,禁止饮酒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团结与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饮食禁忌是风俗习惯的一种.它作为一种观念习俗在人们头脑中已约定俗成,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而内化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从而发生其社会控制效力,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稳定与团结的良好氛围。
清真饮食文化有增强民族凝聚力,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
民族意识反映着每一个民族自身的宗教信仰、族属感情、历史渊源、生产生活方式、共同文化习俗以及特有的民族气质等。我们知道,“某些风俗习惯,是民族的特征之一,伊斯兰各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一方面是由其特殊的风俗习惯所促成,另一方面又是出于维护其特殊风俗习惯的需要”。长期以来,伊斯兰各民族大分散、小聚居于全国各地,但却一直在风俗习惯上保持着独特的饮食禁忌.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伊斯兰各族没有被同化,并世世代代生息并繁衍在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饮食禁忌作为伊斯兰各民族共同的文化习俗,也是伊斯兰各民族风俗习惯中最明显、最重要的因素。饮食禁忌对于增强伊斯兰各民族凝聚力.使伊斯兰各民族分散于全国各地却仍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不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伊斯兰各民族的饮食禁忌有助于增强全国各地穆斯林的民族凝聚力,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