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汤里的千年故事!

点击排行

人气排行

您的位置:中国清真网 > 正文

一碗汤里的千年故事!

来源:共你饭清真 时间:2017-08-11 点击:点击:


国以民为本,而民则以食为天!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美食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这些老字号美食正是用历史的醇厚味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泡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下千年,馍代表着西北,也指代着陕西。

让我们一同打开历史画册,与这些已过百岁的美食老字号亲密接触,聆听那一碗汤里的千年故事


泡馍的起源


牛羊肉泡馍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历史悠久,史称羊羹,是一种荣誉的象征。

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


泡馍引发的亡国命案


《战国策》中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亡国的命运。


大概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战国时代,有一回,中山国君宴请国都里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也在其中。


羊羹分羹不均,并没有分给子期,于是司马子期一生气跑到敌国楚国去了,并劝楚王攻打中山君,宣称“打打打!非neng死不可”。


泡馍的雏形


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


“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


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


泡馍的建国大功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十年后,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

店主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


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


泡馍的发展


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西安专营牛羊肉泡馍的“天赐楼”在桥梓口开业。回族名厨马建行掌勺,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


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西安,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


300多年来,继“天赐楼”之后,又先后涌现出“老孙家”、“同盛祥”、“义祥楼”、“一间楼”、“老童家”、“鼎兴春”和“老刘家”等10余家泡馍餐馆,竟相钻研,各具特色,使泡馍技术日臻完善。


泡馍的近代参政


1936年,国民党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西安用牛羊肉泡馍宴请蒋介石。


1947年,国民党竞选国大代表时,曾用牛羊肉泡馍拉选票。当时报纸标题有:“君欲竞选国大代,请客先吃羊肉泡”,以一碗牛羊肉泡馍换取一张选票。


1949年,毛泽东率领着那支来自延河之滨、宝塔山下的正义之师进驻了北平城。据说,某晚他悄悄带着警卫员溜出住处,于街上闲逛,可能是受了‘挡不住的诱惑’?也不知怎的,就进了王府井附近一家陕西人开的小饭馆,美美地吃了一大碗羊肉泡馍,并连声称赞“不错!”,这才意犹未尽地匆匆离去。


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和李达将军,曾分别在西安以牛羊肉泡馍宴请过尼泊尔前国王马亨德拉、越南胡志明主席等。


西安市副市长张锋伯曾用牛羊肉泡馍宴请贺龙元帅。后来,西安牛羊肉泡馍在首都北京落户。现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和新街口西安饭馆,均经营牛羊肉泡馍。西安饭馆的牛羊肉泡馍,还受到毛泽东主席、彭德怀元帅的青睐,多次慕名前往品尝。


1986年,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西安技师传授泡馍技艺,使牛羊肉泡馍这一地方风味食品跻入国宴行列,身价倍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


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

分享: 更多


京ICP备11021200号 本站内容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Coppyright2022@duost.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域名版权归北京中清色俩目国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所有